欢迎访问华力必维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每日最艺术

最人物丨民国四大书法家,原来都是政坛大咖!

 

吴稚晖、胡汉民、谭延闿、于右任,是学界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。吴稚晖精于篆书,胡汉民工于隶书,谭延闿善于楷书,于右任长于草书,在当时可谓各领风骚。

更厉害的是,这四位书法圣手,个个都能在政坛上呼风唤雨,在学问上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建树。

精于篆书的吴稚晖:国民党“党国四老”之一


 

吴稚晖(1865年-1953年),常州武进人,原名吴眺,后改名敬恒,字稚晖。他早年投生国民革命,既是孙中山忠诚的战友,又是蒋介石倚重的元勋,更是蒋经国景仰的恩师。他与张静江、蔡元培、李石曾被称为国民党“党国四老”。

 

1909年,孙中山在伦敦与吴稚晖父子合影

 

有趣的是,吴稚晖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却一生不入官门。蒋介石曾力邀吴稚晖担任国民政府新主席,但被其推辞。他十分俭朴,视金钱为身外之物,除担任监察委员的收入之外,其它各项工资福利一概不取。抗战时,他生活困顿,只能靠鬻书维持。

吴稚晖精通考据之学,古文字造诣颇深,青年时就擅长书写篆书,陈布雷评价其“雄劲整秀,纯以籀隶之意行之,既论书法已足千秋”。当初他应试举业时,通篇使用大篆,考官看不懂,只觉得他字写得不错,才让他中举。

 

1946年,吴稚晖向蒋介石递交《中华民国宪法》 

 

蒋介石对吴稚晖敬重有加,也酷爱他的书法。吴稚晖居重庆时,曾应蒋所请,书《蒋金紫园庙碑》,全文八百余字。吴当时已七十七岁了,依旧凝神贯注,用两个半天一丝不苟完成。

1962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吴稚晖“世界学术文化伟人”称号,他成为了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。

吴稚晖书法作品欣赏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工于隶书的胡汉民:毛泽东当过他的“秘书”


 

胡汉民(1879年-1936年),幼名胡衍鹳,后改名胡衍鸿,字展堂,晚号不匮室主,“汉民”是他的笔名。出生于广东番禺,祖籍江西吉安,资产阶级革命家,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,也是中国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。
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

蒋介石与胡汉民

 

胡汉民早年加入同盟会,任《民报》主编,是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。孙中山逝世后主持编写了《总理全集》。他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、中华革命党、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要职,曾任国民政府主席。

1924年国共合作后,毛泽东曾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,在胡汉民、戴季陶等人手下做秘书。毛泽东还是以革命事业为重,不计较个人荣辱,尽力做好国民党的秘书工作,共产党内有同志不理解,讽刺他是“胡汉民的秘书”。

 

胡汉民书《总理遗嘱》

 

胡汉民工书,能诗,擅文。他精于隶书,尤工曹全碑。其隶书端庄雄 健。颇负盛名。有论者赞他:“胡汉民,工书法,清挺峻拔,能合褚遂良、米芾为一体。晚工曹全碑,极神似,集字为诗如己出。”南京中山陵祭堂壁上石刻《总理遗嘱》,便是出自胡汉民之手。

胡汉民书法作品欣赏:

 

 

 

 
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善于楷书的谭延闿:把宋美龄让给蒋介石


 

谭延闿(1880年-1930年),字组庵,号无畏、切斋,湖南茶陵人。与陈三立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。曾任两广督军,三次出任湖南督军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。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、行政院院长 。1930年9月22日,病逝于南京,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 。

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为进士,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、闽浙、两广总督等职。家学渊源的谭延闿聪颖好学,年少时即被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“奇才”。

 

20世纪20年代,蒋介石、谭延闿、冯玉祥合影。

 

谭延闿早年丧偶,孙中山曾想当热心人,为小姨子宋美龄做媒。此事已征得宋母和全家的同意。但是谭延闿与亡妻感情极深,立誓不愿再娶。结果是谭、宋二人认成了干兄妹。

后来,蒋介石看上了宋美龄,而且终于赢得芳心。可是,宋家全家不同意。最后是谭延闿帮忙,登门为小蒋说情,才成全了这段婚姻。所以,在1927年12月蒋、宋成婚大典上,谭延闿的身份是“大媒”。

 

谭延闿与宋美龄

 

他的书法名满天下,是继清代钱沣之后的又一个颜体大家,被誉“民国至今,学颜者无出其右”。享有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美誉。他的字亦如其人,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,结体宽博,顾盼自雄,为世人所叹为观止。

 

谭延闿手书中山陵碑亭石碑

 

他诗书俱绝,善诗联,擘窠榜书、蝇头小楷均极精妙。书法作品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,南京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“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”两行巨大金字,即为谭延闿手书。

谭延闿书法作品欣赏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长于草书的于右任:毛泽东最敬重的国民党大才子


 

于右任(1879年11-1964年),陕西三原人,政治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。原名伯循,字诱人,尔后以“诱人”谐音“右任”为名;别署“骚心”“髯翁”,晚年自号“太平老人”。

于右任是光绪年间举人,早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,后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,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。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,国民政府审计院长、监察院长,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。

 

蒋介石与于右任

 

1949年,于右任随国民党退居台湾,此后寓居台湾15年。他晚年思乡心切,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《望大陆》:

“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大陆;大陆不可见兮,只有痛哭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故乡;故乡不可见兮,永不能忘。天苍苍,野茫茫,山之上,国有殇。”

 

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期间,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,所以和许多国民党元老级的要人们都认识。但他最敬重的是大才子于右任先生。

于右任早年曾主编过思想激进的《民立报》,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喜欢阅读此报,早就仰慕他的大名。不仅在青年时代受其影响,并与之有过谈诗论词等多次交往,毛泽东晚年时还特地向秘书田家英索要“已存”的于右任草书。

 

于右任题写的匾额

 

作为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,于右任尤擅魏碑与行书、章草结合的行草书,首创“于右任标准草书”,被誉为“当代草圣”、“近代书圣”、“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”(另外二位为王羲之、颜真卿)。

他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“标准草书社”,提出了“易识”“易写”“准确”“美丽”四项原则,在融汇章草、今草、狂草各体和广泛吸取历代大家精粹的基础上创立了影响深远的“标准草书”。

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注:文章来源网络

 

联系我们

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8号静安中心

400-889-1809 86-1064399763

发送邮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