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华力必维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每日最艺术

郑板桥原来很仇富?

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殖民清朝书法大师——郑板桥。

原来这位郑大师有严重的仇富情节?

郑板桥中举的时候已经40岁了,到49岁才当上了个七品官员。

他一生清贫,在年轻时候当过一段时间的私塾老师。后来辞职了,后又到扬州闯荡,家里有妻子与两女一子,生活窘迫,唯有向富人朋友们求助。不仅借来了二百两银票寄回家,还在续弦的时候,被赞助了一千两银子。

当官之前,郑板桥在扬州卖画为生时,曾定过这样的卖画润格:

“大幅六两,中幅四两,小幅二两,条幅对联一两,扇子斗方五钱。凡送礼物食物,总不如白银为妙;公之所送,未必弟之所好也。送现银则中心喜乐,书画皆佳。礼物既属纠缠,赊欠尤为赖账。年老体倦,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。”

意思就是:不议价,大幅六两,中幅四两,小幅二两,条幅对联一两,扇子斗方五钱。不能以物易物,拒绝赊账,自要真金白银。

虽然他之前接受过富人朋友们的帮助,但是他之前过的艰辛生活和在科举仕途上的努力,让他还是对有钱人很反感。这一点在他当官后就明显表现出来了。

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的时候,县堂上常常会发生这样具有戏剧性的一幕,当那些靠钱买来秀才功名的监生,有事上报时,他眼睛一闭竟破口大骂:“驼钱骡,有何陈乞?”

监生,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。

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,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,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,此种荫生亦称荫监。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,这种监生,通称例监,亦称捐监。

 有时甚至令衙役脱下那些人的帽子用脚乱踩,或揪住头发往脸上涂墨,再将他们赶出去,极尽人格污辱之能事。一时富人忌惮,穷人欢呼。

“驼钱骡”这个骂人话,不知是不是郑板桥发明的,“驼着钱的畜生”,形象、恶毒、简洁,只有文人想得出。而更偏激的是,他平日判决官司,也是以贫富作为重要标准,穷人和富人打官司,富人肯定败诉。

客观地说,郑板桥这种带有明显“仇富情结”的办公,缺乏公正。而且他还回“宰”富人。

当时江西有位张真人,受皇帝召见进京,扬州的富商争相讨好他,请郑板桥书写对联送给张真人。由于张真人所要的对联尺幅甚大,郑板桥索价一千两,富商讨价还价为五百两,哪知他写了“龙虎山中真宰相”的上联后就不肯写下联了,刻薄道:“原索一千金,君应五百金,所以只书上联一页。”富商只好凑齐银子,他才写了“麒麟阁上活神仙”的下联。

而反之,他赢得老百姓的爱戴。

他晚年调入山东出任县令。就他任职期间,天逢大旱,城内饥荒,甚至出现食人事件。郑板桥担着掉官纱的风险,下令即刻开仓赈民,百姓得活万人。

而在小事情上,为了不惊扰百姓,他出巡时不打“回避”与“肃静”的牌子,微服访贫,遇到穷困学子,他还自掏腰包搞点“希望工程”。

所以,郑板桥离任之时,百姓恋恋不舍,“遮道挽留”,家家为他画像,并自发在潍城海岛寺为他建立了生祠。

这就是个爱憎分明的郑板桥的故事。

联系我们

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8号静安中心

400-889-1809 86-1064399763

发送邮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