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华力必维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每日最艺术

艺术大展 | 走!去雅典看“齐白石艺术中的中国哲思”

关注“每日最艺术”获取更多精彩内容
 

继2018年10月日本东京博物馆举办“中国近代绘画巨匠——齐白石”以及前不久在上海的“世世太平——齐白石精品大展”之后,11月12日,“此中真味——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”将在 希腊 B&M Theocharakis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美术馆开幕。

 

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、B & M Theocharakis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、中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,为了从更高的层面与希腊人民进行文化与艺术的交流,展览将从哲学角度出发,通过“不似之似”、“象外之意”、“物我之际”三个板块,借白石之作,与希腊观众讨论中国人的形神观、意境观与宇宙观。展期为2019年11月12日至2020年1月12日。

 

展览海报

 

2019年11月12日,“此中真味——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”展览将在B&M Theocharakis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美术馆开幕。展览将从哲学角度出发,通过“不似之似”、“象外之意”、“物我之际”三个板块,借白石之作,与希腊观众讨论中国人的形神观、意境观与宇宙观。这场中希文化交流的盛会,将会见证“一带一路”宏伟蓝图下的艺术之光。

 

齐白石一生作画,巧夺天趣,融人生智慧于其中,是中国写意艺术的集大成者,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。北京画院现藏有两千余件齐白石作品与文献,堪称海内外最丰。

 

这些年,北京画院美术馆除齐白石常设展外,也多次举办齐白石专题展览,如“胸中山水奇天下——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蕴”展览,2018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“清平福来——齐白石艺术特展”,其后的10月有又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白石大展。

 

主办方此前透露,此次展览的一百多件北京画院馆藏齐白石作品展览也开启了希腊B&M Theocharakis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美术馆、北京画院(BFAA)、中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(CHAECD)之间的合作。

 

对于在希腊举办齐白石展览,主办方在推介的文章中表示,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,不同地域的人类文明在这一时期先后迸发出对于“终极关怀的觉醒”。人类开始思考世界的本源,存在的意义,甚至拷问思维的本身。此时的希腊,荷马、毕达哥拉斯、巴门尼德、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……贤哲如云、思辨立言;而此时的中国,老子、孔子、庄子、孟子、墨子、韩非子……百家争鸣、寰宇纵横。就在此后的不久时间,东西方之间敞开了一条路,经贸与文化不断交融,那就是“丝绸之路”,不同文明间的声音在这里唱响。同为文明古国的希腊与中国,代表了西方与东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与审美体系。希腊人崇尚真理、科学,所以其雕塑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人体肌肉的起伏变化。中国人崇尚真意、神思,所以其笔墨流畅婉转,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生命的真实。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有其扎根的土壤,如果从此种角度来思考齐白石作品来到希腊这件事情,无疑会摩擦出不少新的火花。

 

希腊雕塑注重人体比例的科学,以块面造型,追求体积感。

中国绘画注重人物刻画的神态,以线条造型,追求灵动感。

齐白石旧影

 

据悉,此次展览的作品均来自北京画院,其中包括《群雏图》《清平福来》《寒夜客来茶当酒 》《桃花源》等代表作。

 

在艺术上,齐白石主张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,太似为媚俗,不似为欺世”。他衰年变法后绘画风格逐渐褪去徐渭、朱耷、昊昌硕等人的风格和笔法,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墨彩风格,开红花墨叶一派。这种艺术风格的转变在齐白石的题识中亦可见出。如他在《酒食图》题识中写道:“寄萍堂上老人齐璜,此立幅乃予初来京华时弃去八大变如此画法,殊可惜也。

 

主办方认为,细细品味“似与不似”之间的妙意,也许会让希腊观众打开一扇洞察中国文化的大门。

 

群雏图 齐白石 137cm×34cm 无年款 轴 释文:画过八千绢,方不似鸡子,不似之似乃真是。白石山翁并题。 钤印:老白(白文)

芙蓉小鱼 齐白石 133cm×33cm 无年款轴 释文:池上有芙蓉,倒影来水中。水中有双鱼,浪碎芙蓉红。三百石印富翁并题。钤印:木人(朱文)

 

对于此次展览的部分作品,北京画院在提供的文章中介绍,如水中游鱼是齐白石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,《芙蓉小鱼》,画面下方有两尾小鱼相伴而游,从容自在。鱼儿的周围做了留白处理,虽然看不到水纹,但鱼儿缱绻灵活的姿态令人感受到水的流动;在画作的上半部分,大片的荷叶以及两朵盛开的芙蓉花自上而下伸展开来,与下面的鱼儿相互呼应。《清平福来》描绘了一位手持青色瓷瓶的老者,一只蝙蝠从远处飞来。“清平”乃为安宁闲逸,以“青瓶”指代,蝙蝠则喻指“福来”。这种幽默而意味深长的漫画形式,是齐白石特有的人物画创作风格。

 

《小品册页》 齐白石 22cm×31.5cm

《清平福来》曾作为故宫大展的海报

桃花源 齐白石 101.5cm×48cm 1938年 轴 释文:平生未到桃源地, 意想清溪流水长。窃恐居人破心胆,挥毫不画打鱼郎。戊寅,时居燕京城西,白石齐璜。 钤印:齐大(白文)

 

齐白石的山水作品中,《桃花源》描绘了他内心深处的一处避风港。画中除描绘桃花源的美景,但却不见隐居桃花源的乡亲,丛林中的房间屋舍也皆躲躲藏藏。原来创作这幅作品正值抗日战争时期,北平沦陷,民不聊生。75岁高龄的齐白石,在家闭门作画。画家体味到了一千五百年前陶渊明的内心苦楚,他不愿把山外战乱纷争的消息带到内心所营造的一片净土中,破坏桃源人安宁平静的生活。因而画面空无一人,屋舍也都躲起来,让人不禁感慨白石老人的画外之意。

 

借山图 齐白石 30cm×48cm 1910年

 

据北京画院介绍,1902年,齐白石开启了历时八年(1902-1909年)的“五出五归”远游之路。他走过了大半个中国,饱览祖国山河美景,结识了很多文人名士,品鉴了大量名家名作,自此眼界大开。1910年,齐白石结束远游回到家乡,将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新绘制,汇编成《借山图》,一共有52幅,后来多有散佚,北京画院现藏有22幅。这套《借山图》册页取材于远游中真实山水的写生稿,属于实景山水作品,体现了中国画意象的简约表达。远游之前,齐白石的山水画主要以《芥子园画谱》和明末清初的“四王”的山水风格为主。之后,齐白石凭借远游时的印象,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将原型山水进行了概括和提炼,初步形成自家山水面貌与风格。

 

虾 齐白石 134cm×33cm 无年款 轴 释文:余之画虾已经数变,初只略似,一变毕真,再变色分深淡, 此三变也。白石山翁并记。 钤印:木人(朱文) 白石翁(白文)


工作人员在现场布展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声明: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联系我们

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8号静安中心

400-889-1809 86-1064399763

发送邮件